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登錄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授證典禮 – 焦點時報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登錄國家重要民俗文化部授證典禮

【記者張達雄/雲林報導】

在今年108年8月「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正式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足見五年千歲信仰對於地方的重要性,昨(14)日「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國家重要民俗授證儀式將由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授予證書。「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及「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在民國103年7月及104年9月獲得雲林縣政府正式登錄為「縣定民俗」,共同詮釋著馬鳴山及其香境五股14庄及雲嘉南等地近500個香庄的歲時信仰文化。每逢大科年雲嘉南等地近500個村庄都會前來馬鳴山鎮安宮舉行請、送王的宗教儀式,祭典期間長達數個月,參拜隊伍絡繹不絕、廟埕炮仔聲不停歇,展現雲林縣宗教盛況!

文化部長鄭麗君部長表示,文化部長期以來積極推動民俗及其他「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本項重要民俗所認定之保存者「馬鳴山鎮安宮管理委員會」極具熱忱,十分有心,長久以來盡心維護各項傳統儀式,對於「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後續之保存及推廣,自是責無旁貸,文化部也自我期許,以完整留存源於民間之傳統民俗活動為使命,並能夠得到這片大地的滋養,永世傳承。

張麗善表示,「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是雲林縣重要的民俗活動,不論是春祭吃飯擔活動,或是冬祭的謝平安盛典,都是雲林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期待能有更多民眾共同發揚五年千歲的精神並永續傳承。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為當地春祈秋報之完成式,是馬鳴山及其香境五股14庄的歲時信仰文化。大科之內容多元複雜,可歸納出三大面向:五年千歲進香及請王儀式、馬鳴山鎮安宮三朝清醮(含龍船換班)、香庄遶境及迎送王儀式等,各有不同信仰意涵與文化意義。五年千歲大科信守先民遺俗,祭祀形態特殊,牽動信仰圈幾近500香庄,形成雲嘉平原及濱海地區極為重要的民俗活動,蔚為一大人文景觀。

文化處長陳璧君表示,未來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由民間傳承的核心精神出發,並以永續維繫地方民俗生命力與社群在地認同為目標,擬定符合民間期待、尊重文化差異性的保存維護策略,弘揚本縣多元的民俗文化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