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放榜壓力 喘口氣輕鬆面對
【記者張光雄/南投報導】
大學指考結束了,接著來的是令人屏息的放榜時刻。因為考試結果普遍被視為會影響考生人生的方向和命運,不只學生緊張,連家長也跟著患得患失,以致於形成很大的壓力。學子準備考試,除了需長期投入讀書的時間精神外,也常面對來自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壓力,讓孩子覺得「擔心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考試成績不好就會沒有前途」,因此常感受到焦慮挫折、對於考試的表現沒有信心。隨著放榜時間將近,不確定的結果,使考生心情隨著同儕之間、師長與父母的關切而起伏不定,如何調適壓力成為重要的議題。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王雅甄表示,一般而言壓力的來源來自於外在環境的改變,也會受自身認知及調適的能力而有差異。個性較為焦慮、緊張、自我要求高的考生,常常在未應考前就設定較高的目標,跟著擔心自己達不到,因此帶著壓力應考而失常。建議將大考視為人生中的一個考試,並非決定未來的唯一途徑,在大考前確實設定各階段的讀書計畫,紮實執行直到應考,減少擔憂的時間,就能避免考試壓力變成心理負擔。等待放榜前的時間,因未知的考試結果也常讓考生和家長感到焦慮。建議維持每天的常規生活,正常飲食與睡眠;不要因為大考而將平日的生活作息打亂,透過穩定的生活結構讓焦慮的心情平穩。而焦慮的家長也應注意,就算擔心孩子的成績,也要減少在孩子面前針對成績的叨念;因家長的焦慮也會誘發孩子的焦慮和情緒,應一同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
王醫師表示,人生有許多考驗,藉由適度的調節技巧、穩定的環境與人際支持,多能助我們安然度過各種風浪。王醫師也建議,壓力很大時,要適度地參與自己有興趣,又可紓解壓力的活動,例如:適度的運動、聽音樂、逛街、看課外讀物等休閒,或是找好友聊聊、找信任的師長討論等,可有效降低和紓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