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兩大藝術教育推廣計畫 「藝企學-美感教育」啟蒙引導、「劇場藝術體驗教育」深度實踐5萬名師生讓劇場成為教室 – 焦點時報

衛武營兩大藝術教育推廣計畫 「藝企學-美感教育」啟蒙引導、「劇場藝術體驗教育」深度實踐5萬名師生讓劇場成為教室

【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透過不同實驗形式的劇場教育推廣,讓不同世代與不同族群有與表演藝術更親近的機會。今年持續透過針對18歲下的兒童、青少年的札根式「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和啟蒙式「藝企學-美感教育計畫」兩項計畫,引領高中、中小學的孩子進入場館,藉由孩子進入劇場培養孩子對於美學的感受力,也讓藝術媒介成為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社會參與等多元能力。兩項計畫去年已有超過2萬1000名師生參與,今年將增加名額至3萬名,期盼更多學校加入,讓劇場成為教室、藝術扎根於校園。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從營運開始不斷的思考,除了提供優質節目外,衛武營如何持續創造藝術與民眾的距離,如何讓這座國家級的場館,有更多人以不同形式參與,使用劇院的資源。因此衛武營期盼連結教育與表演藝術,讓學生和老師實際走入劇場,親身體驗劇場演出。衛武營也透過跟不同學校、老師與藝術家深度合作,產生不同引導課程及手冊指引,衛武營很感謝學校、孩子與場館一同成長,讓臺灣的藝術教育可以深度實踐。今年兩項計畫除了參與名額增加,『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另新增讀劇課程,為期12週課程,最後將於6月15日(一)於衛武營廳院舉辦讀劇發表會分享課程成果。」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專門委員姜秀珠表示:「教育理念著重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美感教育在政府有計劃引導,以及藝文界、教育界、產業界合作下,表現在很多角落被看到。未來中央會逐步將資源分配給地方政府自主發展規劃。衛武營去年的兩項計畫反應極佳,期盼未來衛武營的量能更壯大,可以讓更多師生加入,一同提升美感素養。」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專門委員賴世哲表示:「透過教師、企業、藝文工作者,和教育部、文化部合作下,衛武營的美感教育計畫,讓學生能享受學校體制外的教育內容,開啟學生第一次劇場感受經驗。文化部也已和金管會討論,讓企業對藝文支持,符合企業社會責任範疇,期盼透過各界共同努力,讓臺灣藝文生態系更為完整。」

啟蒙式的「藝企學-美感教育計畫」著重劇場入門體驗,藉由進入劇場,接觸美感場域培養孩子對於美學的感受力。衛武營去年舉辦24場次,共有南臺灣六縣市232所國小、國中、高中各級學校,共2萬706人參加。今年規劃舉辦30場次,演出內容涵蓋音樂和戲劇,邀請六藝樂集、對位室內樂團、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等團體演出。

高雄市中山國小教師宋怡慧表示:「衛武營『藝企學-美感教育計畫』把孩子從教室帶進劇場,從一人一票進場、工作人員引導入座、活動主持人講解劇場演出的互動方式,讓參與學生真實體驗,一場節目從開始到結束的實際完整流程,成為學生難忘的劇場初體驗。感謝衛武營的用心規劃,期盼這項計畫能一直延續,讓更多孩子也能參與。」

「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聚焦劇場深度學習,並以場館與學校深度的合作方式進行,希望衛武營能更打開更多資源,也與老師、學生一起陪伴成長的計畫。包含「演前校內引導-場館演出欣賞-演後班級分享討論」三週課程,去年共有14所高中職學校、16個班級、710名師生,分別參與8檔不同表演類型的節目課程。今年上半年,6檔節目課程開放高中職學校報名,並因應去年參與的學校反應,衛武營新增的讀劇課程,邀請三民高中、文山高中、鳳山高中以及高師大附中等去年參與四校作為實驗班級。

高師大附中英文科教師蔡純瑋表示:「我在學生時期就熱愛劇場演出,但當時入門的知識和門票支出都是門檻。衛武營『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不僅幫學生屏除這些阻礙,讓學生進劇場觀看演出,打開感官。更重要的是,邀請的業師透過討論,讓學生理解藝術是誠實的,不像一般考試都有標準答案,進而培養出學生批判思考能力。期盼衛武營持續推動,讓學生和藝術界接受不同刺激,使藝文產業能蓬勃發展。」

此外,衛武營針對上半年跨國共製旗艦節目《戰爭安魂曲》,將於3月1日(日)17:00演出結束後,進行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專場講座,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何怡璉、衛武營戲劇顧問耿一偉帶領,探索在人類歷史中,藝術與政治、社會的關係。講座限量50名,參加者還可觀賞當日下午14:30演出,採付費報名制,邀請高中職師生一同參與。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除了提供演出與學習推廣相關計畫外,也與民眾一同防疫,場館工作人員於值勤前均量測額溫,並於執勤時全程配戴口罩。邀請觀眾欣賞演出時戴口罩、量額溫,在入口使用酒精、勤洗手,防範疫情,共同打造舒適安心的場館空間。更多學習推廣活動和節目資訊,請上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