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間搶命|小港醫院取栓團隊成功救治70歲中風婦

【焦點時報/記者 蔡宗憲報導】
低溫與早晚溫差大都是腦中風好發的季節,高雄一名70多歲的潘奶奶早上起床時發現左手左腳不會動,左半身無力,說話口齒不清,家人趕緊送往小港醫院急診,經醫院電腦斷層診斷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缺血性腦中風),符合「顱內動脈取栓手術」適應症,經家人討論後,潘奶奶決定接受神經導管介入治療,醫院「腦中風取栓團隊」緊急執行「腦中風動脈取栓術」,潘奶奶在加護病房及一般病房順利度過腦中風急性期,目前轉院到離家不遠的地區醫院接受「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的復健治療。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依據衛生福利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腦中風則是高達80%,過去強調缺血性中風應把握中風發生後給予血栓溶解劑(rt-PA)打通血管,或者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兩種治療方式皆有時間限制。小港醫院神經科林子超醫師表示,阻塞較嚴重、阻塞在較大血管的患者,注射rt-PA的幫助較有限,這時應考慮動脈血栓移除術。
林子超醫師接著說,顱內動脈取栓手術是已經逐漸普及的急性腦導管治療,醫師會從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進行穿刺,藉由不同的導管組合,將抽吸導管或支架,從下肢動脈逆行到血栓塞住的顱內血管處,將血栓藉由支架取出或負壓吸出,相較於以往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及保守藥物治療,大血管梗塞的病患在接受顱內動脈取栓手術後,能獲得更積極的治療效果以及更好的預後。
2023年11月起,動脈取栓術給付條件也從中風後8小時延長至24小時內,其優點包括(1)在大血管梗塞的中風,提供給病患更積極的治療效果;(2)相較於血栓溶解劑治療,可治療病情更嚴重、送達急診時間更久的中風病患;(3)在執行手術過程中,可直接探查病患血管狀況,並發現其他隱藏的血管性病灶,如血管壁剝離、血管瘤或動靜脈畸形等。
春季氣溫變化大,有時氣溫驟降或突然升高多,要多留心身體徵兆,如果有出現口嘴歪眼斜、 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不清、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或 無法說話、視覺障礙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小港醫院具備取栓資格資師與跨專科醫療團隊,致力於守護南高雄民眾,以急重症醫療為己任。
#小港醫院,腦中風取栓手術,缺血性腦中風,林子超醫師,動脈取栓術,急重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