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狂練引足痛!徐小姐醒來第一步驚患足底筋膜炎 – 焦點時報

超慢跑狂練引足痛!徐小姐醒來第一步驚患足底筋膜炎

輕熟女瘋超慢跑 下床第一步好痛!醫:慎防足底筋膜炎。〈圖/記者翻攝〉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

45歲的徐小姐過去缺乏運動習慣,近來迷上超慢跑(Slow Jogging),端午連假期間因為大啖粽子,更是每天積極練習一小時以上,但最近長時間站立工作後,開始感到足跟疼痛,尤其早晨起床時,腳踩到地板的第一步尤為劇痛,就醫診斷後,竟是罹患了足底筋膜炎。

高醫岡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文瑋指出,徐小姐到門診就醫時,自述近期因公司健康檢查出現多項紅字,決定展開新的運動計畫,從同事那裡得知超慢跑這種活動,很快就能上手,兩周以來為減重天天練習,連假也不間斷,不過這幾天足跟開始疼痛,即使坐下工作一段時間,足底還會有輕微酸痛感,困擾下決定到骨科求診。

「超慢跑」源自日本的新興運動方式,如今在國內也受到廣泛歡迎。李文瑋指出,超慢跑不僅容易上手,還能依個人需求調整強度,是一種介於散步和跑步之間的運動模式。

由於速度較慢,且步伐輕盈,大大降低了對膝蓋、踝關節與髖關節的衝擊,適合運動新手、年長者、肥胖族群,以及關節不好的族群;其次,持續超慢跑能增強心肺功能,提升整體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水平,其低強度特性,減少了運動傷害風險,運動過程中釋放的內啡肽,也能有效減壓,改善心情。

李文瑋說,儘管超慢跑不容易感到疲勞與疼痛,更容易上手,進而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不過他提醒,超慢跑對關節傷害雖然較小,但由於步頻不低,在過度使用下,可能會引發足底筋膜炎。其典型症狀包括早晨下床時腳跟處的嚴重刺痛,雖然走幾步後疼痛逐漸緩解,但久坐或長時間休息後疼痛可能再度出現,如果未及時處理,可能演變成慢性疼痛,影響日常生活。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初期多半使用消炎藥物、類固醇注射,以及物理治療等方法。近年來,震波療法、增生療法,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等新治療方式也逐漸普及,多數患者在接受藥物和適當的物理治療後,症狀能夠緩解。若經非手術治療三個月後仍未改善,內視鏡微創手術具有傷口小、恢復快、術後生活影響小等優點,也是進一步的選擇。

李文瑋呼籲,超慢跑是一種對身體友好的簡便運動,適合各年齡層和不同體能水平的人群,但跑者應謹記適量運動,避免過度使用足部,才能享受其帶來的健康益處。

#高醫岡山醫院、超慢跑、足底筋膜炎、運動、減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