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愛蝶情緣 ——中峰國小環教列車5/19出發!
(記者黃秀卿報導) 一場結合音樂、生態遊戲及棲地營造的大型教育活動,5月19日為埔里鎮中峰國小帶來別開生面的環境教育洗禮。
由林務局支持、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的「埔里蝴蝶森林公園」計畫,自2018年起開展解說培訓、環境教育、蝴蝶資源調查、蝴蝶棲地營造、蝴蝶生活文創等行動,要打造埔里成為愛蝶之地。
位於蜈蚣里的中峰國小,鄰近賞蝶盛地的觀音瀑布、彩蝶瀑布,孩子們從小對蝴蝶有一分熟悉; 921地震前,中峰的師長就在校內打造一座蝴蝶生態園;更有熱心校友提供許多蝴蝶收藏品要給學弟妹當教材……
為落實校訂課程的方向,一方面也源於與蝴蝶的深厚淵源,中峰國小陳明達校長5月19日(二)下午邀請新故鄉基金會蝴蝶環教列車蒞臨,全校139位學生加20位師長一起參與。
近年新故鄉基金會及暨南大學彭國棟等老師深入蜈蚣社區,累積在地蝴蝶保育及生態旅遊的基礎,加上校內對生態深具熱情的老師,「中峰擁有這樣優越的條件,除了延續蝴蝶復育的方向,也應發揮文教單位的功能,為區域內已成型的生態網絡盡一分力。」陳明達校長期待和社區、專業團隊合作串連,共同成就埔里蝴蝶鎮的理想,提供孩子更多元的學習機會,也讓孩子的生活與生態結合。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表示,埔里的蝴蝶資源特色在世界佔重要地位,但因環境變化及產業沒落,老一輩的埔里人與新一代對蝴蝶有認知上的斷裂,「希望透過環教列車,彌補這個斷層,也讓更多孩子知道蝴蝶是在地的驕傲,是世界的瑰寶。」埔里鎮長廖志城也特地蒞臨,感謝學校和學生一起為埔里蝴蝶鎮的美好未來而努力。
以蝴蝶為團名的埔里Butterfly青年樂團,此次也以四重奏參與校園義演,用優雅的樂章為活動揭開序幕。8位大埔里蝴蝶生態解說員,從知識性的簡報介紹,到蝴蝶大富翁、蝴蝶骰子拼圖等遊戲,帶領中低年級在歡樂中學習;而五六年級50多位大孩子,原計畫要則捲起衣袖,在校內種下200多棵蜜源食草,但因大雨而暫緩,改進行生態活動DIY。陳明達校長表示將擇期帶領孩子們持續種植,打造毛蟲的搖籃與蝴蝶的快樂天堂,也為母校的蝴蝶生態園留下屬於這一代的貢獻與印記。
解說員曾素梅表示,雖然現在的小孩習慣上網找答案,但環教列車帶來的互動型知識,可以實際看到、觸碰、感受到的五感體驗,「這樣的臨場感,是網路無法取代,也是環教列車的價值與意義。」希望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將來引發更多生態保育行動的萌芽。圖/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