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呂維胤要求重視南區人文發展 並讓小西門重回原址

(特派員陳宥森/臺南報導)市議員呂維胤今日於議會質詢文化局,指出文化局對於南區的歷史內涵著墨不夠深入,要求文化局提升並加強推廣南區整體的歷史意象,帶動地方觀光藝文發展。呂維胤更特別要求文化局,讓小西門能遷回原址附近的「和意」公園,並將公園正名為「小西門」公園;若無法搬遷,是否應於原址規劃相關意象,讓民眾能了解歷史原貌。

呂維胤表示:肯定文化局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推廣,但南區除了藍晒圖和水交社文化園區外,其他區域依然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譬如鹽埕有台灣第一鹽之稱,更有當年出過市長、議長和客運董事長的鹽埕林家;鯤喜灣文化園區內除了歷史老街和三酥外,宗教方面更有王船、王爺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歷史底蘊,文化局卻都未加以著墨推廣,十分可惜。

呂維胤說:文化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根,文化局應加強推廣南區的人文發展,提升南區整體的文化意象,除了能使民眾更加了解在地豐富的歷史底蘊外,更可保留當地豐富人文,帶動當地觀光藝文發展。

呂維胤進一步指出:小西門建於1775年,是清朝臺灣府城十四座城門之一。於日治時期被公告定為史蹟,1970年才被遷移至目前的成大校區。然小西門城的原址其實是在府前路和西門路交叉路口處附近,小西門里民們都相當期待小西門城能榮歸故里。文化局應將小西門城搬回原址附近的「和意」公園,並和工務局協調,將和在地意象無關聯的「和意」正名為「小西門」公園。

呂維胤表示:若小西門城因技術考量下而無法搬遷,文化局是否應於原址打造小西門城的模型或設計相關意象,讓民眾能清楚了解歷史原貌。

文化局局長葉澤山回應:感謝議員長期關心鯤喜灣的人文發展,目前文化局文化建設科已開始著手進行南區的歷史調查,預計明年完成。不僅可做為未來歷史街區的依據,日後更可用專案的方式來處理南區的老街整治、民宿規劃等議題。

另外小西門城遷移的部分,文化局一直有和文資委員會及成大校方做多方討論;而更名和原址意象的部分,文化局會來積極努力推動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