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訪視 全力協助秋行軍蟲防治作業
【記者吳旻高、湖明嬛/金門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昨日輔導訪視金門縣動植物防檢疫工作,建設處文水成代理處長針對非洲豬瘟、秋行軍蟲及紅火蟻等議題,向局長及副縣長說明目前工作重點與成效,馮海東局長也則允諾,會盡力協助金門相關疫情防治作業。
馮海東局長表示,金門由於緊鄰大陸,不管是非洲豬瘟、口蹄疫、紅火蟻或秋行軍蟲,都有高度的傳染風險,防檢局與縣府等相關單位,都必須嚴肅面對這個課題;在秋行軍蟲防治方面,今年六月苗栗發現第一次秋行軍蟲通報案例後,他就跟同仁到金門了解費洛蒙誘捕器裝設情形,並在7月30日首次擴散後,防檢局立即委請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四所有植物醫學與昆蟲相關科系的師生團隊,到金門辦理疫情勘查、藥劑試驗、防治宣導及後續田間害蟲防治整合性管理策略擬訂工作。
屏東科技大學陳文華教授與四所大學的實習植物醫生團隊分別於8月5日及12日,在金沙鎮建東農場及金寧鄉沙崗農場設置兩個樣區,進行防治藥效測試,藥劑包括賜諾特及蘇力菌等10種藥劑,經重複4次,測試噴藥方法、噴藥量及防治效果,經過8天後調查藥效,經檢視初步成果,正確使用賜諾特等幾項防檢局緊急公告的藥劑,秋行軍蟲的死亡率都可達七成以上,不過就金門高粱危害狀況而言,秋行軍蟲約在播種後7~10天就會入侵產卵,初齡幼蟲取食葉肉,留下薄膜狀的孔洞,此時蟲齡小,尚未鑽入植株生長組織,也對藥劑敏感,防治效果最好,另外,噴藥機駕駛速度要放慢,調整噴頭改變霧粒大小,確保藥劑能與蟲體接觸,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縣府建設處代理處長文水成補充,截至108年8月12日為止,今年縣申報契作高粱總面績共計2,084公頃(預計8月31日完成檢核,歷年平均數量約1900公頃),其中通報確認感染面積為1,230公頃,實際噴藥面積666公頃,目前全島有超過30台噴藥機投入噴藥工作,後續將依防檢局建議方式持續用藥與監測;此外縣府也呼籲農友,高粱或小麥在種子灑撥後的幼苗期就要勤巡田,發現蟲孔或幼蟲就通報,立即採取防治措施,就能發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