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通水週年
【記者湖明嬛、吳旻高/金門報導】
金門自大陸引水歷經23個年頭,相關工程也歷時3年辛勞始完竣;去(107)年8月5日在田浦受水調節池舉辦兩岸通水儀式,在金門鄉親和中外媒體見證下,正式宣告兩岸正式通水;雙方通水迄今已營運一週年,昨(5)日由黃副縣長怡凱率縣府團隊赴晉江龍湖泵站(引水泵站)參加陸方通水交流中心揭牌儀式,交流中心展示兩岸通水歷程,是未來雙方通水工作紀錄及交流重要場所。
兩岸通水交流中心建築,設計採傳統閩南建築元素,正面設計採用閩南傳統胭脂磚和灰磚相結合,屋面採用閩南傳統特色建築元素坡屋面,展現其特色性,展示了兩岸間的建築文化。兩岸通水交流中心為三層建築物,一樓有展廳和宣教廳,展廳展示福建晉江向金門供水工程歷程展,宣教廳播放供水工程通水影片,二樓有接待室及會議室,三樓為多功能活動室等設施,未來將作為對外展示通水工作及紀錄重要展示區,並作為雙方引水交流及工作研商會議地點。
本次週年雙方亦在交流中心召開「兩岸通水一週年座談會」,由雙方簽約單位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顏華及本縣水廠廠長張武達彙報通水一年來通水工作成果;自來水廠張廠長會中說明:自107年8月5日正式通水至今已滿1年,自大陸晉江龍湖水庫引進約8,000~10,000CMD大陸水源至田浦受水池,再藉由送水系統,送至太湖及榮湖淨水場處理,自引進陸水後,對於金門用水已達到初步成效,包含:
(一) 淨水產能提升:以水廠自行操作之榮湖淨水場來說,原處理金門湖庫水須採高級處理單元方可達飲用水標準,其日產水僅3,000餘噸,且水源損耗高,現完全改採大陸水,淨水過程所需藥劑選用、最適添加量及其他系統運轉參數等反覆測試調整,逐步提昇淨水產能至5,000餘噸,產水效能大幅增加約6成以上,另淨水損耗由高級處理的40%降低為5~10%。
(二) 淨水用藥與成本降低:統計榮湖淨水場於通水前、後之用藥劑量,可發現已有大幅降低,如次氯酸納、PAC及硫酸鋁等藥劑約僅剩通水前之30~60%,另高耗能高級處理程序已減量操作或作為備援系統。
(三) 地下水減抽:榮湖淨水場所產充裕清水除供應原有金沙供水轄區外,其餘則支援金西地區用水。西半島地下水已先停抽4口地下水井及部分水井減量抽取,每日平均減抽量約為3,000噸,減抽比例已達25%以上。未來洋山淨水場投入營運後,屆時自大陸引水量每日可達1.5萬噸,於清水產量提昇及供配水設施改善之情形下,可茲調度金西地區之餘裕水量勢將增加,則地下水減抽比例將可逐漸提昇。
兩岸通水自107年8月5日揭開序幕,除為23年漫長引水路劃下完美里程碑,穩定金門未來發展用水所需外,引水後,於淨水產能提升、用藥與淨水成本降低及地下水減抽已有初步實質成果,今陸方特於供水點興建通水交流中心,更體現對於金門引水工作之重視。然而,除了金門雖有境外水源挹注,但為確保自有水源之供應能力,地區仍應持續進行水資源開發與管理,並透過加強集水區保育治理﹑湖庫水質改善與整治、自來水設施更新改善、提升湖庫利用率、地下水管理與節約用水等措施,以改善整體用水效率,提升自有水源之供水能力,同時採多元化方式開發新水源,以期穩定及因應地區用水需求,讓金門水資源能永續經營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