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苦病見大愛甘泉!台灣慈濟約旦醫療團行義診 – 焦點時報

荒漠苦病見大愛甘泉!台灣慈濟約旦醫療團行義診

(記者邱玉君/花蓮報導)「我的呼吸都能感受到你們的珍貴!」「我的心中有比萬分感謝還要更多的感謝!」這是敘利亞難民最真實的感受,也是對來自慈濟人醫會最真誠的回饋。

敘利亞戰爭未歇,難民維持生活已捉襟見肘,何況是就醫、孩童的教育,慈濟約旦義診團7月28、29日在馬弗拉克省(Mafraq)提供難民孩童教育的進修中心(Quran & Hadith Science Center)舉行義診,儘管病人數多,慈濟人醫捨棄吃飯也要把握時間為病人看診,因為對難民而言,醫療資源如同荒漠甘泉般地珍貴。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全球有708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包含境內流離失所4130萬人、難民2590萬人,以及350萬人尋求庇護。其中2590萬名難民中,約半數為18歲以下,這些無國籍人士被剝奪基本權利包含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行動的自由等。
住在遼闊的沙漠,經年累月的徒步、逃難,以及身心壓力,多數病患有關節疼痛、腸胃不適,以及因為居住環境衛生差引起的皮膚病、眼疾,更有許多是受傷後沒有接受完整的治療,而長年忍受病痛。

7月28、29日慈濟在馬弗拉克進修中心舉辦義診,分為牙科、內科、耳鼻喉科、眼科、中醫科。住在離進修中心約15公里的哈勒夫平日在農場打工,他的雙腳無法蹲,雙手無法舉高,認為是過去曾發生車禍的因素。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為哈勒夫施針、拔罐舒緩,哈勒夫以手勢表示「我的呼吸都能感受到你們的珍貴」,治療後感受關節的舒緩,哈勒夫再次以手勢及阿拉伯語表示「我心中有比萬分感謝還要更多的感謝!」

醫病之間雖有語言隔閡,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能用眼神交融。醫師透過身穿志工背心的翻譯志工了解病人的病況,請翻譯志工轉達醫囑。國合會黃玉慧來自花蓮,4年前受派到約旦教中文,每當慈濟有活動需要翻譯志工,黃玉慧就邀約學生。

其中一位約旦人莎帆(safaa)的職業是導遊,提及約旦原本天然資源就不足,許多物資依賴進口,但卻願意接納上百萬位難民,這是因為《可蘭經》告訴他們:「人們需要幫助貧窮的人。」對於難民的處境,莎帆表示,少部份人的無知造成戰爭,讓這麽多人受到傷害,但是慈濟在這裡為他們付出,讓我看到希望。

翻譯志工林娜(Lina Adnan Alrababh)在牙科協助衛教,連續兩天負責解說正確的刷牙方式,同樣的話重複說了上百次,但仍保持笑容、有耐心。林娜表示,我不會感覺厭煩,因為每一位都是初次互動,我替難民感謝慈濟來幫忙,替他們感到開心,你們這是做很偉大的事。

翻譯志工王奕在敘利亞留學時遇到戰爭而來到約旦,王奕提及難民一開始無法置信這麼多人求診,自己能獲得診療。王奕表示,難民們已經相信不管病人再多,慈濟都會為他看診,慈濟的醫師非常有同理心,不是開完藥就結束,慈濟的醫師看診給予的心靈關懷,連心靈上也照顧到。

慈濟基金會表示,2014年起台灣慈濟人醫會開始組團前往義診,7月30、31日將前往死海果雅瑪茲兒(Ghor AI Mazzer)為非裔貝都因人義診,盼望能為無法獲得醫療資源的流離失所者拔除病痛,種下善的種子。


慈濟約旦義診團7月28、29日在馬弗拉克進修中心舉行義診,這次義診以牙科醫師最多。(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除了治療,也進行衛教,翻譯志工林娜(左)連續兩天負責解說正確的刷牙方式,同樣的話重複說了上百次,仍有耐心。(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人醫會藥師透過翻譯,提醒病人正確用藥。(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人醫從早上看診到下午,把握時間為病人看診,因為對難民而言,醫療資源如同荒漠甘泉般地珍貴。(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志工帶動孩童帶動唱、摺紙、拼圖等,撫平 孩童等待的焦慮心情。(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