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毒地轉型採普洱 禁毒會籲佤邦能禁毒台灣更能 – 焦點時報

產毒地轉型採普洱 禁毒會籲佤邦能禁毒台灣更能

(記者黃秀卿報導)  響應聯合國6月26日國際禁毒日,協助金三角佤邦脫離毒品枷鎖的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IFPEOC,以下簡稱和禁會),日前於臺大校友會館辦理「反毒金三角,青山飲佳茗」活動,和禁會理事長鍾儱徽表示,佤邦僅花8年就實現禁毒目標,從依賴種植毒品、成功轉型為生產佤邦古樹生態茶(這是转型項目其中之一)。鍾先生呼籲,毒品產地都可以做到禁毒,台灣更可以做到。

一粒罌粟種子,埋下佤族與全球各地長達一個世紀的毒品戰爭;萬株千年古茶樹,將守護佤邦人民走上和平之路。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理事長鍾儱徽現身分享傳奇經驗,包含台灣希望部落協會、藍天行動聯盟、華夏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及山達基教會等單位及民間反毒志士共襄盛舉。

令人驚訝的是佤邦的罌粟田竟可追朔至170多年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歷史遺毒。直到1998年佤邦政府決心除毒,8年內讓區域內3萬5千平方公里,不再栽植罌粟,讓佤邦終於不用在背負「毒品王國」的罵名,也實質減少全球毒品供應來源。

賣毒賺很大? 緬北「金三角」毒品產區佤邦不這麼認為。佤邦領導人鮑有祥先生表示:「希望佤邦下一代不再搞毒」,原因之一鮑有祥主席、他發現當地原生古樹茶区作物的價值,讓佤邦看到希望,不用再仰賴罌粟維生。

鍾儱徽分享研究資料,佤邦野生古樹茶園,是茶的始祖—「古木蘭」活化石的自然群落,從清末至今未經採摘,幾乎復原為野生茶,是世界上自然保留最完美的茶山林區。在和禁會協助下,佤邦開發了数座茶山、生產大葉古樹生態茶,也成功改善當地教育,衛生,健康及交通目前仍在努力中。

佤族志文獻記載,大清帝國是普洱茶發展的鼎盛時期,道光年間的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說,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城尤重之。很少人略知佤邦古茶樹也是當初供應源料的區域。

據人類學家史軍超博士研究:中國雲南省普洱、西雙版納、臨滄及包括緬甸佤邦在內的周邊地域是世界茶樹原產地,其茶內含物豐富系上乘佳品。史軍超表示,和禁會組織佤邦人民、以綠色茶品替代作物,給這片古老大地帶來勃勃生機和光明未來。

半世紀前美國哲學家L. 羅恩 賀伯特曾提醒「毒品是破壞文明發展的一大因素」呼籲人們為反毒展開行動。看到今日台灣新興毒品氾濫等毒品亂象,鍾儱徽借佤邦鏟毒成功的故事鼓勵台灣,他表示台灣並不生產毒品,卻被毒品危害甚深,但要清除也必定不會比佤邦困難,呼籲全台反毒的朋友團結行動,共同幫助台灣擁有一個沒有毒害的未來。圖/財團法人山達基教會高雄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