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上腹痛、消化不良 醫:胃鏡檢查發現胃結石造成潰瘍 – 焦點時報

長期上腹痛、消化不良 醫:胃鏡檢查發現胃結石造成潰瘍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胃腸肝膽科吳治軒主任。(圖/北榮新竹分院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我們常聽到膽結石、腎結石,不過胃也會結石喔!竹東有位77歲的男性患者,因為長期上腹痛、消化不良,至醫院接受胃鏡檢查,赫然發現胃裡有一顆約6×3公分大的褐色胃糞石(圖1),硬得像石頭一樣,並且在胃壁造成一個2公分大的潰瘍(圖2)。由於該糞石太大太硬,無法用內視鏡的夾子取出或弄碎,患者本來不願意開刀,但經過兩個月口服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仍會胃痛,最後終於同意開刀將他胃裡的糞石取出,困擾他多時的症狀終於消除。


▲胃糞石在胃裡。(圖/北榮新竹分院提供)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胃腸肝膽科吳治軒主任表示,胃糞石簡單地說就是不消化的東西存在胃裡積久了,結塊而變成石頭。糞石依成份大致可分成兩類:毛糞石與植物糞石。顧名思義,毛糞石是由毛髮所組成的,植物糞石則是由沒有完全消化的蔬菜或水果的高纖維凝聚糾纏在一起所導致,其中以植物糞石較常見。常見的症狀包括上腹不適、噁心與嘔吐、消化性潰瘍,嚴重的會造成幽門阻塞、胃出血或胃穿孔等併發症。

造成胃糞石的原因有咀嚼不好、胃酸分泌不足、胃腸道蠕動異常等問題,例如有糖尿病、胃部分切除、迷走神經切斷術、使用抑制胃酸藥物的患者。食物中也有一些較易形成糞石,例如柿子,其含有的一些物質遇到胃酸後容易凝集結塊,若加上腸胃道蠕動有問題,就容易形成胃糞石。

要診斷胃糞石的話,內視鏡是最佳工具,可直接觀察到糞石。在治療上,小的胃糞石可藉由內視鏡取出,也可嘗試利用消化酵素將之軟化分解,但太大的胃糞石就必須經由開刀取出。這名患者多年來因為牙齒不好,經常沒有好好的咬碎食物就吞下肚,加上年紀稍大,胃腸蠕動功能較差,可能因此久而久之,沒有消化的食物纖維就在胃裡形成了一個大石頭。

吳治軒主任表示,老年人及胃開過刀的人是胃糞石的好發族群,建議長者應裝上合適的假牙,以避免咀嚼不良、消化不良的情形。飲食方面,應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或是切碎一點、煮爛一點,而且吃的時侯應細嚼慢嚥;至於柿子、橘子、玉米、香菇、地瓜等高纖,及含有不易消化果皮的蔬果,則儘量少吃。若有胃腸不適的情形,則儘早至胃腸科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