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響應臺灣科學節 科博館科普市集帶領大小朋友認識生活中的科學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科學扎根,永續未來!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大葉大學積極推廣科學教育與環境教育,「微生物發酵技術、天然物萃取以及安全性與功能性科學實證導入生技產業環境建構及人才培育計畫」獲教育部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獎助,11月5日、6日參與臺中科學博物館的臺灣科學節活動,在科普市集攤位提供體驗活動,讓大朋友、小朋友認識生活中的科學。
創新育成中心主任、藥用植物與食品保健學系教授吳建一說,「微生物發酵技術、天然物萃取以及安全性與功能性科學實證導入生技產業環境建構及人才培育計畫」不只是透過課程、產學交流等各式活動,為產業培養專業人才,大葉大學也積極走出校園,到不同場域推廣永續教育。
吳建一指出,此次臺灣科學節活動,一方面展出實驗室利用藻類生質與發酵技術開發多元生化產品的成果,另一方面提供「微藻水晶寶寶」體驗活動,小朋友可以在攤位製作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固定化微生物顆粒,認識潔淨能源。
研發長、醫學工程系教授賴峯民表示,「水溶性醫用洗衣袋」是大葉大學執行111年度「學研雙引擎推動在地產業科技加值創新計畫」分項計畫「彰化縣塑膠製品製造業高值化應用與創新醫用產品設計開發計畫」,與星彥塑膠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成果,為了減少醫護人員手部感染病毒的風險,研發出可溶解於洗衣機的洗衣袋,不只能幫助防疫,更是垃圾減量的環保商品,科普市集讓小朋友透過加熱與攪拌,觀察特製塑膠在水中溶解的過程。
資工系主任林仁勇表示,生活裡很多事物都跟科學有關,自走車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激發出許多不同的應用,例如遙控影像運用於災害現場的資訊收集,「AI智慧控制軌道車」可以模擬自動駕駛的應用,也可以利用AI鏡頭辨識讓自走車跟隨特定物體行動,減輕操作負擔。
林仁勇說,大葉資工系透過申請教育部「110學年度智慧晶片應用與聯網技術課程推廣計畫」,獲得相關設備的補助,除了讓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AI應用外,也利用此次科普活動讓小朋友體驗人工智慧與自走車的應用,激發小朋友未來在人工智慧與自走車應用的興趣。
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周中祺說,2022年7月到 2023年6月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訂定為「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簡稱IYBSSD),希望科學可以幫助社會面對防災永續挑戰等問題,大葉大學以德國師徒制帶領學生做中學,為推廣科學教育,師生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教學場域,設計了一系列生活科普、永續科普與防災科普活動,透過遊戲體驗,讓小朋友感受科學的樂趣,進而推動科學知識向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