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城舊址區域文化資產價值評估計畫公聽會
【記者吳旻高、湖明嬛/金門報導】
為探究金門城舊址的價值,金門縣文化局將在今年3月4日晚上07:00邀請金城鎮李誠智鎮長、石永城議員、翁沂杰代表、倪予媃代表、金門城鄉土保存協會倪振土會長及地方居民等,假金門城社區活動中心共同舉辦《金門城舊址區域文化資產價值評估計畫》公聽會,期能再次凝聚發展共識,守護金門城的歷史價值,並使其風華再現,進而成為金門島西南的文化亮點。
金門城為明洪武20年(1387年)「金門守禦千戶所」址。當時江夏侯周德興奉旨建置,選擇在島西南居高臨下的濱海要地,興築城池守禦東南海疆,並從各地遷徙軍戶至此,現居於城內的倪、邵、王、俞、成等姓氏即是軍戶之後。這座軍事城堡的創建自明洪武20年(1387年)四月規劃擇址起,到明洪武21年2月大體完工。歷經明代的軍政中心、清初的遷界及其後的變遷、民初的發展,六百多年的歷史歲月留下不少珍貴的文化資源,包括金門城南門外的「文臺寶塔」、俞大猷的「虛江嘯臥」碑碣、北門外明遺古街、寶月泉及城內的宮廟與民居建築群等,歷史價值具稀少性、珍貴性。
1949年後,因國軍軍事構工之需,城垣的石塊被拆除,僅存夯土與部分的基礎石條,城門也不復存在。1991年起,城門在地方人士的支持下逐年回復,但已無歷史風貌。
2018年3月,民眾在北門古城牆重建工程西北角側發現疑似古城牆牆基,當時文化局立即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停工,並邀集了部分的文資審議委員現地勘查後,以「金門城遺址為我國臺灣地區明代最古老的建築遺構」為由,於2018年11月6日公告為暫定古蹟,後續深入調研之後,確認該處無明代遺構後,現場已回填保護。
為進一步釐清文資價值及後續活化利用與保存工作規劃,2019年2月起,金門縣文化局委託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江柏煒教授團隊,進行城牆遺址的文化資產保存對策研究,並結合協力團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吳牧錞教授所進行的考古挖掘建議,經過數月的調研,提出未來登錄為「史蹟」文資身分的建議,以及關於金門城城牆殘跡保存、復原重建的對策;在研究中也進一步參考國內外對於城牆遺址保存的作法,考慮金門城的現實情況,對社區內部整體發展、對外文化路徑的規劃與文化觀光的串聯,提出一些具體可行方案。
文化局與研究團隊曾於108年9月21日辦理地方居民說明會,過程中與居民進行充分的溝通,也收集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作為重要歷史現場的金門城,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在既有歷史風貌的基礎上,重新創造新的價值,使得文化資產與社區得以共存共榮。
為因應「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與會之來賓民眾請自備口罩入場,進入會場前請以會場準備之酒精消毒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