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榮獲科技部「2019未來科技突破獎」 – 焦點時報

農試所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榮獲科技部「2019未來科技突破獎」

【特派員孫崇文/台中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與國立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合作「以影像辨識技術結合多源影像資訊進行果樹產業監測技術開發」整合研究計畫,運用在大尺度的空間調查,到單一水果品質挑選等產業應用潛力項目,榮獲科技部「2019未來科技突破獎」,將於12月5日至8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辦之「2019未來科技展」進行展出。

子計畫二_邁向大數據的智慧農業-先進空載光達技術運用於果樹偵測與病蟲害防治。(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子計畫二_邁向大數據的智慧農業-先進空載光達技術運用於果樹偵測與病蟲害防治。(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農試所表示,農作物面積的即時掌握往往是農政單位對於市場規劃及產量調節須提早因應的重要資訊,以往受限於人力與調查工具的限制,耗時費力,無法有立即有效的資料提供決策判斷。智慧影像辨識技術計畫整合多源影像資料,加入人工智慧訓練自動影像判釋,應用於果樹面積調查,可即時獲得全國果樹栽種情資,包括面積、位置及生育時期等,有利政策評估判斷及研擬相對應配套措施。

子計畫三_從太空預見未來-由衛星影像監測鳳梨與蓮霧產期調節及收成預測。(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子計畫三_從太空預見未來-由衛星影像監測鳳梨與蓮霧產期調節及收成預測。(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台灣的水果外銷近來屢創佳績,唯盤點果樹產業結構現況,台灣的外銷水果產業存在棘手隱憂,如病蟲害、產銷失衡、栽植區域超限利用、保鮮困難不耐貯運、採收時間不易掌握及到貨品質不佳等問題,在在影響著外銷運作。為解決我國果品外銷問題,本研究應用遙感探測技術結合自動化影像處理或深度學習資訊分析,發展一系列感監測技術,例如鳳梨有鼓聲果與肉聲果二類,肉聲果貯藏性差,不利外銷,會影響外銷品質控管,目前有應用不同品質果實在水中有不同浮力的水選方法,但泡水後之鳳梨易腐,不利運銷;本研究藉自動化全面性的檢測,可挑選出適合做為外銷果品的規格及品質,透過100%的自動化果品檢驗,挑選出不符外銷規格之果品,如成熟轉色不均,甚至瑕疵品,讓不同產品之流通通路各有發揮,不僅鞏固外銷市場,維護品質信譽,亦可滿足水果之多元化應用,創造更多加值收益。

子計畫四_出貨前品質最後把關-自動化果品追蹤影像選別技術。(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子計畫四_出貨前品質最後把關-自動化果品追蹤影像選別技術。(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子計畫五_應用高光譜資訊深度學習開發果實成熟度智慧化判釋。(特派員孫崇文翻攝)
子計畫五_應用高光譜資訊深度學習開發果實成熟度智慧化判釋。(特派員孫崇文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