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運動生活妙處方
【記者張光雄/南投報導】
憂鬱症發作,除了顯而易見的情緒低潮,也會在個人日常自我照顧、社交及工作生活、生理功能等各層面出現問題,讓生活處於失衡的危機。一般人對於憂鬱症的治療,除了心病要心藥醫的心理治療外,從職能治療專業的觀點中──「活動是讓人們健康的基礎」,參與充實而有意義的活動,也可以增進個人健康和安適感。對於憂鬱症患者,治療師不僅能與患者一同建立新的生活目標,也可幫助患者重新設計其生活型態,組織個人活動的安排,以達到較滿意的生活品質,讓患者可以在憂鬱症暗潮過後,能調整自己的步調與心態,以適應生活環境。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郁欣提到,門診個案小安是一位度過急性期的憂鬱症門診患者,因有重新安排生活的需求而轉介職能治療服務。經評估會談後,治療師建議小安除了須維持穩定的作息,增加能夠感受愉快的活動以外,也需打造運動習慣──將原有不定期的散步活動,提高至能面帶微笑或同時與人聊天進行的強度,將時間拉長至30分鐘以上,安排在每天固定時段進行。
有氧運動,除了能轉移患者對負面心情過度關注的情形,也可降低肌肉緊張度和壓力指數,改善身體耐力。而白天適量運動產生的疲累感,能夠縮短入睡等待的時間,和增加睡眠深度,也可視為改善睡眠品質的一劑良藥。再者,若能組成運動社團結伴同行,亦有機會增進與家人朋友的正向互動,而緊密而支持性的人際網絡,正是能守護憂鬱症患者的有力防護網。
小安回家執行個別化的生活作息表,並於下次門診時間與治療師一起檢視生活日記,小安以往從不認為自己有甚麼改善,卻在日記中發現自己原本睡眠時間過長,生活漫無目標的狀況,由於運動和作息調整,漸漸能夠做更多其他的事情,也有活力了起來。小安目前還養了一隻狗,比起過去,她出門的時間似乎也越來越多,照顧小狗和帶活潑小狗散步的任務,也成為維持身體活動的動力和愉悅感的來源。
草屯療養院心身醫學組針對門診憂鬱症患者的個別需求,已提供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職能治療、正念認知治療團體等多元服務模式,本年度更引進新治療法,透過非侵入性「重複經顱磁刺激儀」,刺激特定腦區活化,為受憂鬱症所苦而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帶來新的改善契機。草屯療養院治療憂鬱症的多元醫療模式,讓病友擁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