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瑞騰院長 「刎頸之交」新書講座與簽書會 – 焦點時報

簡瑞騰院長 「刎頸之交」新書講座與簽書會

【記者張達雄/雲林報導】

斗六慈濟醫院院長簡瑞騰以病為師,深入研究頸椎退化成因終難解的交感神經失調領域,並進一步藉由脊椎融合術解決病人長年難解的全身性病痛,幾年來已累積大量個案,最近匯集個案故事,配合衛教復健資訊出版「刎頸之交」一書,昨(31)日上午在斗六慈濟醫院5樓講堂舉辦新書講座,為大眾解開頸椎退化疑惑,期盼醫生、病人、社會都對頸椎病有正確認知,不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新書講座與簽書會中,有不少曾接受簡瑞騰副院長手術的「頸友」特別由各地前來共襄盛舉,有人是幾年前就已接受手術,也有這個星期才剛出院的病友,還有正在考慮是否接受手術的新病友,現場宛如大型病友聯誼會,還有許多志工、醫院同仁也來參與,十分熱鬧。

「刎頸之交」書中的病友之一馬蘭芳特地由臺中南下斗六慈濟醫院,分享自己生病前後的故事。她表示,9年前她因頭痛、眩暈、噁心、嘔吐、心悸、耳鳴、右肩痛等症狀,看過心內、心外、神內、神外、復健科、風免科等,但都無法找到病因,十分痛苦,連家人也都不開心,直到有一次到大林慈濟醫院探病時遇到簡瑞騰醫師,被他看到自己發病的狀況,懷疑是頸椎神經問題,建議她掛他的門診,就醫檢查後確認是頸椎問題,接受頸椎第五、六節及第六、七節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後,症狀獲得大幅改善,又能笑得燦爛,猶如劫後重生。

簡瑞騰院長指出,「刎頸之交」書中記錄的14個病友故事,他們多年來在他的門診就診、治療、追蹤,已有很深厚的感情,因此由公共傳播室副主任于劍興協助記錄他們的生命故事,再由他補充醫學講解。這些病友都是因為頸椎退化,產生全身性的疼痛,包括頭痛、頭暈目眩、視力模糊、鼻塞、耳鳴、喉嚨卡卡、心悸等,常被當成心臟病、腸胃疾病、腦部問題、婦女病,甚至憂鬱症、精神病等,由於其症狀表現與一般醫師熟悉的手麻、腳麻不同,因此這些人多年來流轉於各科間,最後才來到他的門診,得到正確的診斷、治療,很感恩這些病友們願意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希望藉由這本書寫出這個疾病的病因、病理,讓更多人能透過這本書認識交感型頸椎病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一旦自己或親友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及早獲得正確診斷與治療。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名譽院長,也是簡瑞騰的老師陳英和在推薦序中說,簡醫師示範了用心聆聽、承擔責任與以病為師。他的成就在於重新檢視交感型頸椎病變,確認很多看似非特異性的症狀可以藉由頸椎退化病變來解釋。而他所採用的頸椎融合術,可以解決病人長年忍受的複雜病痛問題。透過建立「自律神經症狀問卷」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的診斷標準流程,讓醫界能夠遵循參照,藉以得到正確診斷而規劃必要的手術,嘉惠了更多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