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風頭水尾苑裡再生稻田區轉作甘藷
【記者廖怡婷/苗栗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苗栗縣政府輔導苑裡鎮農會於沿海二期作再生稻田區轉作甘藷,苑裡地區二期作稻作面積約1,600公頃,其中約800公頃為再生稻,尤其是靠海區段,屬於風頭水尾地區,不僅易缺水且東北季風旺盛,加上農友耕作習慣留再生稻,不僅稻穀品質不好,農友收益亦欠佳,故本年度特別在此區段輔導農友轉作甘藷,不僅節水抗風,對於提昇國內雜糧自給率,及農友收益均有助益,訂於12月11日(星期二)上午10點假苑裡鎮東西五路與南北三路交叉路口示範田(苑裡鎮房南段123號)舉辦「甘藷栽培管理採收示範觀摩會」,並邀請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發之甘藷除蔓採收機現場示範,歡迎各地有興趣農友蒞臨觀摩。
>>二期作轉作甘藷 農友收益較再生稻佳>>
農糧署北區分署表示,二期作再生稻因分櫱期紊亂,稻穀成熟期不一致,且不得繳交公糧外,考量沿海地區水資源不足,東北季風強盛,生育環境欠佳,不適宜稻作生產,故輔導苑裡鎮農會與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合作,鼓勵二期作轉作甘藷,不僅農友收益較再生稻佳,亦可供應國內甘藷之需求。本次示範田甘藷品種為臺農57號,塊根表皮棕黃色,肉色橙黃,食味佳,香甜細緻,口感綿密,適合烤甘藷、炸薯條、製餡及製澱粉用等多元化利用。
>>無毒健康種苗產量提高 省工機械舒緩人力缺工>>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強調,北區地區甘藷栽培面積約1,145公頃,以苗栗縣396公頃最多,沿海鄉鎮為主要產區,品種以臺農57號、臺農66號為主,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合作已在苑裡地區和農友契作生產多年,農友收益均優於再生稻,有別以往受限於自產自銷,耕作面積無法擴大。該合作社提供無毒健康種苗,產量優於農友自行留苗,並導入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消費者買的放心,吃的安心,另北區分署積極協助提升甘藷耕作機械化程度,補助甘藷採收省工機械,並鼓勵農友加入機耕協會,資源共享,舒緩人力缺工,創造北部甘藷產業新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