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手機與平板 把握孩子學習握筆寫字的黃金期
【記者林煥霖/南投報導】
科技日益發達,孩子越來越早接觸到3C產品,手機與平板甚至成為有些孩子的專屬褓母,雖然給了家長喘息的時間,但無形之中也剝奪孩子鍛鍊手部肌肉及精細動作能力的機會,因此許多小朋友在上小學之前並沒有累積足夠的握筆寫字先備的能力,進而影響其學習能力及完成作業的速率。
哪些是孩子學習握筆寫字前需要具備的能力?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欣芸列出相關能力並提供練習活動的建議:
1.肩胛肌肉關節的穩定性及動作控制能力
單槓、盪鞦韆、翹翹板、彈簧床、拔河、雙手站立推牆、手撐椅子抬屁股等。
2.手肘及手腕的穩定性及動作控制能力(包含手腕上翹的能力)
手撐椅子抬屁股、轉門把、擰毛巾、使用湯匙舀食物進食、翻紙牌、手心向上拍氣球、在桌面下貼貼紙、將黏土壓扁等等。
3.手部關節的穩定性及動作控制能力(手弓穩定、手掌兩側分化、虎口穩定性、掌內操作能力)
(1)手弓穩定:揉紙球並投到籃子裡、橡皮筋做造型、使用指尖封好夾鏈袋、打洞機、擦乾碗盤。
(2)手掌兩側分化:噴水槍、手部模仿動作、貼紙畫、鑷子夾豆子或棉花、黏土正方體、排骨牌。
(3)虎口穩定:使用特殊形狀畫筆著色、使用膠水、射彈珠遊戲。
(4)掌內操作能力:串珠、投硬幣進入存錢筒、手中翻轉錢幣、翻紙牌
4.上肢雙側協調能力
雙手同時在直立版面上畫對稱性圖形、串珠、搓黏土、球類運動、摺紙、撕貼畫。
5.觸覺及運動覺
(1)觸覺:袋子裡找特定形狀目標物、黏土中找藏起的彈珠或硬幣、超級盲探
(2)運動覺:手部模仿動作、連連看、投沙包或紙團
6.視覺動作整合能力
著色畫、拼圖、連連看、走迷宮、練習使用剪刀
7.視知覺能力
尋找物品(紙本教材、家中玩具堆中、商店商品陳列架上等等)、圖卡配對、拼圖。
蔡欣芸職能治療師表示,握筆寫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備的能力,攸關孩子的大腦發展與學習的效率。親愛的家長們,讓我們幫助孩子放開手機與平板,把握學習握筆寫字的黃金期,每天透過這些好玩的小遊戲,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手功能及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孩子大腦的發展,為孩子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快一起來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