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學生平等學習機會 中市教育局預警、輔導、補救教學多管齊下
【特派員孫崇文/台中報導】
為讓每位學生都能適性發展、確保基本學力,進而順利領取畢業證書,台中市的學校結合教務、學務、輔導相關處室及家長資源,確實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市府教育局表示,透過預警、輔導、補救教學的執行,國中未取得畢業證書人數從103學年度1,500人,大幅降低至106學年度591人,而對於無法取得畢業證書的學生,也依相關規定發給修業證明書,未來也將持續提供學生平等且具支持的學習機會,順利領取畢業證書。
市議會昨(6)日進行教育文化業務質詢,市議員林碧秀關心全市學生領取畢業證書的情形。
教育局表示,依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11條規定,學生須於出席率、獎懲紀錄及學習領域成績達一定標準,才可領取畢業證書。針對出席狀況低落的學生,學校已透過家庭訪問、電話訪問及施以分層的輔導機制,市府也會再研商更適切的補救措施,提高出席率。
對於生活表現欠佳的學生,學校皆已提供改過銷過及功過相抵的機會,建立預警制度,透過班級導師主動協助學生改過遷善;而若學生出現中輟或偏差行為時,也會立即介入及並結合相關網絡單位共同合作輔導。
教育局也指出,對於國中小學生在國、英、數等學科未達基準者,學校提供補救教學機會,透過篩選測驗的診斷報告,並搭配已研發的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與教材,提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確保其基本學力。後續市府也會持續向教育部建議,將技藝教育課程的表現納入採計標準。
此外,對於中輟個案,學校也積極規劃高關懷輔導課程及彈性化適性課程,如木工、烘焙、美容美髮等課程,轉介善水國民中小學及青少年職涯輔導Light Up試探計畫,進一步提升學習動機及興趣,開發學生多元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