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家扶兒少保護家庭親子共玩 給孩子有品質的陪伴
▲彰化家扶兒少保護家庭親子共玩,透過樂高、繪本、牌卡等媒材創造親子正向互動,強化家庭親職知能、促進親子互動,從而調整陪伴方式,創造「有品質的陪伴」。(圖/彰化家扶中心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3C產品,是親子關係的毒藥還是解藥?彰化家扶中心在服務兒童少年保護服務家庭時發現,許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仍不離手機,於是形成了一種偽陪伴,失去陪伴的真正意義,久而久之更導致親子關係變得疏離、家人間的溝通也漸趨減少,長期下來親子間的誤解、衝突隨之而來。
▲彰化家扶中心定期安排親職課程及設計親子活動,透過講師帶領讓家長學習技巧,體驗輕鬆且更有互動品質的親子時光,且能運用於日後生活中。(圖/彰化家扶中心提供)
據彰化家扶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呈現,兒童少年保護案件中施虐者可能因為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及負面情緒行為特質等因素,對兒童少年有虐待之情事,而家長若能提升其親職知能,增加親子正向互動,即可減少不當對待、兒虐事件的發生。
因此,彰化家扶中心定期安排親職課程及設計親子活動,本次以「親子共玩」為主題,透過樂高、繪本、牌卡等媒材創造親子正向互動,強化家庭親職知能、促進親子互動,期待家庭能進而發現「原來陪伴也可以這樣做」,從而調整陪伴方式,創造「有品質的陪伴」。
近期在台灣,防疫已成日常生活,然而兒童的成長不能等,彰化家扶中心落實防疫,如戴口罩、噴酒精、量額溫、各戶家庭桌椅不併桌保持安全距離….等謹慎保護之下,舉辦了一場寓教於樂親子共玩的活動,本次課程共有20名親子受惠,而家庭在遊戲中也發現了「原來小小的互動就可以讓孩子這麼開心」。
小佑(化名)的父母皆不在身邊陪伴,由奶奶擔起大部分的照顧責任,而奶奶對於教養及陪伴較無方法,經由社工的協助下,奶奶已經掌握了大方向技巧,只是很少有時間可以好好地陪著孩子互動,藉此機會讓小佑及奶奶有一整天的時間相處,加上講師的正向引導,小佑及奶奶也共同享有整天的愉快時光。
小成(化名)的父母不擅照顧孩子也不懂何謂「有品質的陪伴」,通常在家都是各做各的事情,或是以手機安撫小成,小成相當期待父母的陪伴,但經常事與願違,漸漸地親子關係略顯疏離,故而社工邀請小成一家人參加本次課程。講師透過簡單的媒材及方法讓親子在輕鬆的氣氛下共玩,除了增進彼此情感連結外,亦引導親子思考平常可以如何「一起玩」。
彰化家扶中心主任王震光表示,現在多數家長多不懂得如何與孩子互動,經常是家長在滑手機,孩子在旁看平板或自己玩,這樣的親子陪伴模式甚為普遍亦成為隱憂,加上近日學校停課期,親子相處時間更多,尤其是家扶服務家庭的家長有經濟壓力及照顧支持系統不足、兒童有兒童的安全議題等,這段期間更需要多些關注,預防兒童少年被不當管教、疏忽照顧的事件發生。
王震光說,透過本活動及講師帶領可以讓家長學習技巧,體驗輕鬆且更有互動品質的親子時光,且能運用於日後生活中;陪伴兒少保護家庭及受虐兒的路很長,希望社會大眾都能陪伴著他們一起前進,及提供他們更包容性的環境。家扶中心呼籲社會大眾在疫情警戒期間能共同響應「用愛包圍 挺父母、陪孩子,扶起整個家」保護兒童,你我都不該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