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正確使用防疫清潔消毒用品 – 焦點時報

醫師提醒正確使用防疫清潔消毒用品

 

〔記者呂昭德/嘉義市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民眾或學校使用許多方法來防疫,如北部某國小在開學時打造一條防疫隧道,讓小朋友進教室前,以次氯酸水噴灑全身,期待小學生安全開學,反可能造成小學生身體傷害,口罩溼了,亦失去過濾功能,『防疫』就可能變成『妨疫』了。另外有些民眾因買不到75%酒精乾洗手,故誤聽坊間說法,誤將消毒環境或物品的次氯酸鈉或次氯酸水,噴灑全身來防疫,覺得「有噴有保庇」,噴愈多愈有防疫效果。醫師提醒民眾要注意正確使用防疫消毒用品,否則防疫不成,反而造成健康傷害。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與叮嚀民眾,預防感染嚴重特殊感染性肺炎的方法,首重個人清潔及居家環境衛生的維護,例如經常洗手、保持個人、居家及環境衛生,居所及工作場所應有新鮮流通之空氣,避免不必要的探病或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並同時注重均衡的飲食,以及適度的休息和運動,以提昇個人抵抗力。而大規模的噴藥及消毒工作主要應用在有群聚感染發生的時候(例如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之集體感染SARS事件)。

 

臺中榮民總醫院灣橋分院醫療部主任,同時也是胸腔內科專科醫師林耘德主任表示,次氯酸水結構和次氯酸鈉(NaClO)(漂白水的主要成分)看起來很相似,其實兩者有極大的差別,由於次氯酸的不穩定性,所以一般為獲得次氯酸都以次氯酸鹽溶液來製作,次氯酸鈉(NaClO)為漂白水的主要成分經化學作用後會產生氫氧化鈉,有很強的腐蝕性,不建議做為手部清潔替代品使用,只能用於環境消毒、清潔。它稀釋後還是會產生氫氧化鈉,所以不是將漂白水稀釋就會等同次氯酸水,次氯酸水具有能穿透無套膜病毒,讓細胞膜蛋白結構崩壞的特性,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作為水的殺菌劑、食品容器以及食材洗滌之用,其有效氯含量要在200ppm以下,食材殘留則不得超過 1ppm.,仍是可能刺激人體皮膚及黏膜.建議作為沒有肥皂(洗手乳)、清水可洗手時的暫時性替換選擇,由於仍會刺激黏膜,呼吸道黏膜亦是黏膜的一種,吸入後除直接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外,亦可能造成過敏性反應,造成過敏性肺炎或誘發氣喘,所以不會建議用噴霧淋撒式的方式來消毒,消毒的最好方式仍是勤洗手,其實肥皂就很好用了。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感染科林玉佳主任強調,最好防疫方法除戴口罩外,另一重點即是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並避免用手部接觸口鼻和揉眼睛,才是防治和避免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但要如何正確洗手呢? 林主任建議民眾可以用肥皂或酒精性乾洗手,是最好的方式,若民眾買不到酒精,其實以居家隨手可得的肥皂洗手後並擦乾手部,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居家環境部分,則建議可用稀釋後漂白水或次氯酸水等消毒用品,清潔消毒門把、桌面、電話、電腦或電梯按鍵等常接觸的物品表面,讓消毒工作更為完善。另林玉佳主任提醒民眾漂白水稀釋後,應儘快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勿過量泡製,使用時亦要注意保持環境通風,避免吸入傷害健康。

 

臺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李世強院長表示,防疫是全民的工作,呼籲民眾若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疫區旅遊返國者或與疫區返國接觸者,應遵守指揮中心居家檢疫或居家自我健康管理規定,如有上吸呼道症狀或發燒,請打1922,由相關單位來提供醫療協助,為了自己及他人健康,千萬勿到處「扒扒走」,否則可能傷了荷包要被高額罰鍰外,還可能造成社區民眾健康的威脅。同時李院長提醒一般民眾在人員較多的密閉空間、進出醫院、公共場所,或有上呼吸道症狀時,要記得戴口罩,並勤洗手,及正確使用防疫物品以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