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穀類食品產業國際研討會-穀動幸福 舞出健康 – 焦點時報

2018 穀類食品產業國際研討會-穀動幸福 舞出健康

【記者陳笠洋/苗栗報導】

為促進我國穀物產業發展及拓展國際交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與歐洲「國際榖類暨技術學會」(ICC)共同籌劃於11月6~7日在臺北福華文教會館舉辦「ICC 2018 穀類食品產業國際研討會」。會中邀請國際與國內知名穀物產業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及論文發表,介紹最新穀物研發成果與營養健康資訊,屆時將有來自歐洲、亞洲、非洲、澳洲、美洲、中東等橫跨5大洲計15國之學者專家,約200人士參加,與國內學術界、研究機構及產業界交流與分享。

發掘穀物產業鏈發展契機,展現我國穀物產品研發成果

這次研討會將由農委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與ICC會長Hamit Köksel共同揭開序幕,以「健康」為主軸,從穀物產業鏈各環節導入,由ICC會長就「全穀食品與營養及健康」,及農委會農糧署莊副署長老達就「臺灣穀物產業發展與展望」進行2場大會演講,分享全穀物之營養涵義與健康關聯之重要性,並宣揚我國穀物產業生產調整,建立產銷供應鏈,追求安全健康永續產業之良好台灣經驗。

農委會表示,2天的研討會接續安排「米食產品之開發」、「穀物中的功效性或微量成分」、「麵食產品之開發」、「雜糧及豆類產品開發」、「穀物育種與農藝」、「營養與健康」、「結構與機能」、「真實性與安全」等8大領域主題演講,介紹產業與食品新趨勢以及最新穀物科技與研究成果,如機能性米食產品之創新製程、薏仁機能性產品、紅豆水副產品之價值提昇、以溼熱處理提高澱粉之機能性與營養、開發具低GI潛力之梗稻新品種、穀物相關法規與溝通之風險評估等,研討會會場並設有論文壁報展示專區,內容多元精彩豐富,另有攤位專區展出穀物新產品,同時,舉辦論文競賽,頒發「穀得獎」與「最佳學生壁報獎」獎項,及安排得獎論文上臺發表,獎勵產業界穀物科技與產業創新能力,激勵學生研發,促進穀物產品認知與推廣,期待與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進行面對面的意見交流,幫助國內產業擴大國際視野,建立永續發展模式。

農委會進一步表示,臺灣每4年與ICC合作辦理國際研討會,這次是第4次,在政府及ICC總部全力支持下,透過全球網絡,突破以往,共有來自日本、奧地利、土耳其、黎巴嫩、南非、義大利、英國、法國、荷蘭、澳洲、美國、加拿大、泰國、韓國等15國之國際級穀類食品專家來台交流,並開放國內外人士報名參與,預期藉由與各國代表及專家學者建立廣泛交流管道,汲取最新穀類產業資訊、技術與經驗,為國內外參與者帶動創新思維與知識經驗之傳承。

加強檢驗技術交流,促使我國檢驗方法躍進國際

農委會說明,我國除每年參與ICC各項國際活動外,有關檢驗標準方面,經穀研所與國內學者專家之努力,我國稻米新鮮度檢測方法,即國家標準檢驗法-稻米酸鹼值檢驗法(BTB-MR試驗法),於103年通過ICC審核成為該會第181號國際標準檢驗法,讓該檢驗方法於國際上露臉;接續於105年開始推動「簡單重複性DNA序列」稻米品種鑑定技術成為國際標準,業與多個國家實驗室進行比對,目前接近完成階段,亦將在此次大會中分享,貢獻國際社會。

我國再次與ICC合作舉辦國際研討會,擴大組織參與效益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ICC係成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該會以國際共同合作方式,發展並推廣各種穀類科技之標準檢測方法與研究。我國於2005年由產、學、研代表組成會員主體,以團體會員身份加入該組織,並於2010年升格為公協會會員。我國自入會後,學術與產業單位每年均透過參加大會年會及各種研討會,以團隊方式與ICC會員交流與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