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學術機構+產業聚落 中市發展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基地 – 焦點時報

醫療學術機構+產業聚落 中市發展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基地

【記者湖明嬛/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呼應中央「5+N產業創新政策」,不僅限於智慧機械,也積極發展航太、綠能、新農業、循環經濟與生技醫療。由於台中擁有多個醫療學術機構及強大產業聚落,台中市政府將致力發展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基地,做為台中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願景。

台中市政府日前召開107年度第3次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聚焦台中市推動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由市長林佳龍主持,邀請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董事長黃建寧、台中榮民總醫院長許惠恒、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鐿鈦科技總經理林俊男、秀傳醫療體系微創中心主任劉楷哲、中興大學工學院長王國禎、科技部醫療系統聯盟主持人翁紹仁副教授等多位產學研界專家學者與會,市府經發局長呂曜志、衛生局代理局長陳南松也到場,共同探討台中目前生技產業發展概況、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

林佳龍表示,市府呼應中央「5+N產業創新政策」,落實鏈結在地、未來與國際,台中雖已由中央定位為「智慧機械之都」,但「5+N」其他項目都與台中有關,例如航太、綠能、新農業、循環經濟與生技醫療,台中既有醫療院所、醫療學研單位非常充足,在長照設備方面也都有相當成果,若能結合在地製造業優勢,將可以更擴大發展生技醫療產業。

「企業要好,就要產業好;產業要好要整個生態系好!」林市長說,雖然政經資源中心主要分配在台北,但台中具備許多優勢,不僅有大肚山黃金縱谷產業聚落,且產學界擁有緊密連結,地方政府也積極扮演平台角色,豐富、多元、跨域均在這裡發生,包括市府推出的豐富專案生技園區招商、中國醫藥大學之水湳健康產業園區等,相信台中未來將有跳躍式成長,值得期盼。

經發局長呂曜志說明,台灣生醫產業106年營業額為新台幣4,860億元,且逐年成長,其中健康福祉佔33.4%最高、醫療器材30.1%次之,應用生技及製藥則分別為20.1%及16.4%,顯示台灣在生技醫療產業範疇中仍有成長及發展空間,從這份數據中也可看出健康福祉及醫療器材具有較高的產值,也呼應台中市發展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的目標。

呂局長說明,為落實微創醫材及智慧輔具的政策目標,在推動策略上可細分成微創手術器械、長期照護、穿戴裝置及遠端系統、食安及食品檢測、醫療廢棄物處理等,可結合台中產業優勢與未來趨勢,也涵蓋醫療產業鍊的前中後端及周邊商品,其中醫療廢棄物處理較少被討論,但從需求面上可看出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可納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從材料製造開始改變市場現況。

中國醫藥大學蔡董事長表示,台中這幾年多方面條件越來越好,中部擁有四家醫學中心,包括中國醫、中山醫、中榮、彰基,還有多個產業園區,未來發展是非常有優勢,只要整合產學研,並透過市府從中領導協助,整合產官學研醫能量,大台中地區將可成為台灣生醫產業重鎮。

 

上銀科技卓董事長說,上銀科技積極發展醫療輔具,除了達文西手臂之外,也發展以醫師為主、機器為輔的專業器具,最遲三年內將單獨成立公司營運,台中有很好的條件,學界除了醫療學術單位之外,各個大學的工業發產也十分紮實,台中不缺乏寶物,而缺乏能夠發現寶物的眼睛,相信在市府的推動下,台中未來會有非常好的機會實踐生技醫療產業重鎮願景。

經發局表示,台中雖然在六都中老年人口比率相對較低,但仍有持續增加、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趨勢,相關長期照護及遠端醫療系統已有迫切需求,市府因此也建置台中長照地圖、智慧照護平台等解決方案,搭配在地醫療院所體系、產學研發能量等,持續精進相關需求技術與服務。

經發局強調,「5+N產業創新政策」為中央政府重點產業發展政策,不同以往以中央主導的形式,更著重地方參與,要能結合在地才能展望未來、走向國際,因此台中將持續以「5+N產業創新」為架構,在智慧機械、航太、循環經濟、新農業、綠能、生技醫療產業等,擬定具有在地特色與優勢的產業政策,與中央攜手合作、帶動產業轉型與升級。